有些客户会问:“为啥我这个页面点击跳转,总是慢半拍?”页面本身也不复杂,但点个链接、进个详情,肉眼可见的慢。其实很多时候,并不是网不行、服务器不给力,而是你的网站根本就没用好缓存。
缓存这事吧,属于“做对了没人夸,没做就是原罪”的类型。
网站慢,常常不是服务器不行,而是每次都重新请求一堆老数据
举个最常见的例子:你首页上有一个导航栏,展示服务分类,点击进去看详情。
但你这导航数据,每一次跳转页面都要重新请求一次,接口要跑、前端要等、用户就开始烦。你自己都能感觉到“我好像刚才已经加载过这玩意儿了”。
这时候要是做了前端缓存或服务端缓存,就能立马提速。数据直接从本地拿,用户感觉就是“咻一下就进去了”。
缓存怎么做?不同层都有办法,关键看你站在哪一层
1. 前端缓存(localStorage、sessionStorage、内存缓存)
适合存一些用户配置、导航数据、站点常量、小量列表,跳转时不用重复请求。配合页面 keep-alive 缓存,可以实现组件级“秒切换”。
2. 后端缓存(接口响应缓存、Redis缓存)
后台那边可以对读多写少的数据做缓存,比如热门文章、配置项、Banner 图这些内容,不变就不用每次都查数据库。
3. 页面级缓存(SSR输出缓存、静态化、HTML快照)
比如你首页内容变化不频繁,可以直接缓存整页内容,下次打开直接扔出来,不走动态渲染流程,快得飞起。
还有一种“伪跳转”提速法,别忽略
像我们做单页应用(SPA)时,有些页面之间是“组件切换”而不是“整页跳转”,这时候可以结合缓存和路由懒加载,用“预加载 + 缓存 + 滚动定位”来模拟“无感切换”。
你体验过那种“像App一样丝滑”的网站没?看起来跳过去了,实际上整个页面没刷新,只换了中间那块——这种就是缓存 + 路由魔法的效果。
总之,缓存不是技术炫技,而是用户体验的保底线。页面跳得快不快,不是视觉看出来的,是缓存撑起来的。
别让你的客户每一次点击,都像在等快递。该缓存的缓存,该预加载的预加载,速度自然就上来了。
(微信扫码在线咨询,免费沟通建站方案)
下一篇:没有了!